非洲豬瘟侵襲我國一年多的時間,使國內
生豬產業(yè)受到重創(chuàng),母豬存欄量遭到斷崖式下跌,嚴重影響
生豬市場的供給和產能恢復。現階段國內二元母豬極為短缺,且從外部引種感染疫情的風險較大,眾多豬場為了復養(yǎng)和擴群,選擇將豬場內的三元商品母豬留作種用。
針對目前
市場上三元母豬留種的生產性能到底怎么樣,近期我們對不同省份的豬場進行了跟蹤,具體如下:
(1)配種成功率約為75%。由于三元母豬的生產速度相對較快,母豬易肥,發(fā)情不明顯,使配種成功率不高,目前豬場多使用激素催情,進行配種。從豬場數據來看,目前三元母豬的配種成功率在70%左右,而二元母豬的配種成功率在95%左右。
(2)分娩成功率約60%-70%。相比二元母豬,三元母豬易肥,分娩時容易出現難產、死胎、產程變長等情況,使成功分娩率指標相對較低。
(3)PSY指標約15,與二元母豬有明顯差距。三元母豬最突出的問題是泌乳能力不足,一般優(yōu)質二元母豬的泌乳高峰期可持續(xù)到產后25天,而三元母豬產后15天乳腺就開始萎縮,泌乳量下降,仔豬得不到充足的營養(yǎng)和母源抗體,導致抗病力差、存活率低、生長遲緩等問題。從豬場數據來看,目前三元母豬的PSY在15左右,而二元母豬的PSY在21以上。
長期來看,三元母豬留種用對我國生豬養(yǎng)殖業(yè)是弊大于利,當前只能是應急補欄手段。疫情平穩(wěn)后,還是要靠優(yōu)質二元母豬繁育補欄,才能推動中國生豬產業(yè)的升級轉型。